首页

umfoot论坛

时间:2025-05-26 10:35:02 作者: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 浏览量:99887

  中新网大理11月13日电 题:文化何以赋能旅游?云南大理给出“金点子”

  作者 陆希成

  “从日均百余名游客到如今的上千人,非遗扎染的兴盛正在带动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白族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树坤如是说。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感受到非遗扎染的独特魅力,看到当地文旅融合带来的欣欣向荣。

图为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里展示的扎染服饰。 陆希成 摄

  周城村位于苍山脚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白族村,也是著名的“白族扎染艺术之乡”。鼎盛时期,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几乎人人会扎染。

  然而,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白族扎染面临着扎染工人老龄化、传统图案消失等问题。段树坤表示,“白族扎染的花纹图案原本有上千种,但市面上一度只剩几十种。”

  为让白族扎染焕发新生,段树坤同妻子、白族扎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银开共同开设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在创新工艺的同时,也授课培养青年传承人。

  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白族扎染愈发受到关注,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2003年前,周城村每天也只有百余游客。现在每年光博物馆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就有20余万人,村内从事扎染、餐饮、民宿酒店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段树坤说。

  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来这里最初只为体验扎染技艺,而后又被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决定多停留几天,细细品味当地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具活力,旅游也更具吸引力。”段树坤说。

  在苍山的另一隅,文化的融入也让当地旅游产业焕发新生机。

  走进位于大理州漾濞县平坡镇向阳村的阿尼么村,随处可见的艺术装置与周围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一道道绘有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和唱片机等复古图案的石墙格外亮眼。

  阿尼么村的名字源自彝语音译,意为“鸟都没有的地方”,曾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山石资源,通过“乡村CEO回引”“整村IP化经营”等举措,不断“上新”艺术乡居、田野学堂、艺术民宿等文旅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驻留。

  来自贵州的艺术家李德付便是其中之一。李德付告诉记者,这里优美的环境与村民“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为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我不仅推荐朋友们来这里旅居,未来,我还打算买下这栋房子,成为‘新大理人’。”李德付说。

  村内宜人的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让艺术家们找到了“第二个家”,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向阳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江女说,今年“五一”及“十一”长假期间,阿尼么村共接待游客10.55余万人次,整体收入达330余万元。“目前村民共开设了8家民宿、7家餐饮、18家小吃店,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6000元,上升至2.5万余元。”

  李江女表示,未来,阿尼么村将以音乐文化为核心,进一步赋能当地文化旅游,计划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推出多首原创音乐作品等。

  据大理州文旅局局长杨学泉介绍,该州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并创优提质,使“文旅热”成为常态。今年1至9月,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759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花费1350亿元,同比增长6.6%。(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碗甘肃麻辣烫,盛得下多少“出乎意料”?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梧州货运中心职工余玉生说:“我家在桂林,工作在梧州,异地就医备案也在梧州。现在实行了‘免备案’政策,报销待遇提升了,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东西问·中外对话】北大学者:中国传统智慧引领世界生态文明转型

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告诉《中国日报》:“人们交谈得越多、越频繁,就越能相互理解,进而增进互信……若要缓和关系,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会晤。”

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开幕 签约项目金额超479亿元

在同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会谈时,习主席说,中方愿以此次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总结中非友好历史经验,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将于4月16日举行

四是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本质难题,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在校企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经济社会与教育同步发展的良好生态,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体制。

从奥运到我的“奥运”:自信向上 超越自我

三是在加快文化创新创造上探索新经验、展现新作为。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为文化强国建设铸魂、塑形、赋能。江苏这片土地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在文化创新创造上作出更大贡献。必须把保护与传承作为前提,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更好地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下去。把弘扬与创新作为关键,做好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努力推出更多像民族舞剧《红楼梦》、红色主题电影《觅渡》这样的精品力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新业态新赛道领军型企业,大力发展多元融合、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文旅新业态,不断提高江苏文化竞争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